文学与生命之轻重——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阅读分享会在邕举办
2024年11月16日上午九时,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现场,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漓江出版社承办的“与著名作家面对面”活动“人间的悲欢与生命的轻重——毕飞宇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阅读分享会”拉开帷幕。该活动是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的重磅活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卢培钊,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漓江出版社社长梁志,漓江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张俊显,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副总经理何庆军等领导、专家出席。
对谈现场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毕飞宇现场与读者分享其写作《欢迎来到人间》的缘起和创作心路历程,讲述他对当代文学的理解与判断。《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曾攀作为活动对谈嘉宾,对《欢迎来到人间》一书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对毕飞宇的创作风格、作品特色给予独到分析。
对谈中,毕飞宇提及“身体”是他的小说创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母题。“我是一个非常在意生命主体性的一个人,同时我也是一个非常在意文学写作或者说小说主体性的一个人。”他认为,新时期文学从《红高粱》开始发现了“身体”,发现了“生命”,这对中国文学是至关重要的。“对自己身体的自豪带来的是我们对自己生命感的自豪,我们对自己生命感的自豪带来的是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曾攀认为,《欢迎来到人间》中选择医院这个点非常的好,生与死,沟通和隔阂,堕落和拯救,这在书中形成了结构性的关系。“对于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东西,不言自明的东西,毕飞宇老师在小说里面重新又把它给翻开,来重新去审视它,重新去建构一种人间的美学和人间的哲学。”
毕飞宇还用精准的语言复刻了他亲眼观察、同时也写进书中的一个肾移植中的“修肾”场景,分享了他对现代医学、现代科技的思考。“我们每个人是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的一个生命,而在现代医学面前,别人的一个器官可以参与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体,可以参与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到最后可能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代医学给我们生命带来了无穷多的机会,但现代医学有时候也给我们精神上带来无穷多的困惑。”“人类在不停地通过自己的智慧拓展我们的科技,以帮助我们的人生。但甘蔗永远没有两头甜,科学一定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双刃剑最后影响到你的,也许就是伦理方面的事情。”
对此,曾攀老师认为,“你永远在面对一个新的自我”。他认为无论关于器官也好,关于医院医生也好,关于疾病、关于生死也好,《欢迎来到人间》都在试图解决“我们如何去处理、面对我们所未知的”这个问题。而小说中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是开放性的,没有现成的答案,“现代医学能不能治愈人的灵魂,都没有现成的答案”。“生命之轻,生命之重,那种重量,沉思的时刻和沉重的瞬间是应该传递出来,小说之杰出就在于此。”
整场交流深刻而充满灵性。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目光,100多名读者踊跃参加。毕飞宇的语言如他的文学表达一般,极具思想深度和美学价值。“生命的主体就是我们自己,我属于我,我只是我,我必然是我”“现代医学给人精神上带来痛苦,这个痛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面对的”。现场读者时而深思,时而动容。
互动环节中,读者争相提问,毕飞宇以睿智的语言一一作答。问答中,毕飞宇对广西的文学创作、文学出版、文学阅读推广给予高度评价,对广西近二十年来的文学发展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表示赞叹。“广西作协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整个中国文坛都看在眼里。昨天广西作协的这个牌子重新挂在那,可以说广西文学的新时代真的开始了,这个新时代的开始不仅仅是那样一块牌子,它是以广西那么多好的作家,它是以广西那么多的好的批评家,它是以广西那么多的好的出版社,尤其是在这一切的带动下,它使广西大地上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文学的读者。当这几个要素加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内部会形成共振,这个共振的结果很可能让整个中国吓一跳。”
现场合影
毕飞宇是一位特色鲜明的当代作家。其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玉米》英文版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法文版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2017年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23年推出的《欢迎来到人间》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医生、医院的故事,也是一种对人性、对生命的深刻探讨,字里行间充满悲悯与拯救,更深蕴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暗流涌动,感受到了生命与精神相互交织的复杂画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