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服务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担当实干、向海图强,积极履行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以更高站位推动广西出版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紧扣党的中心工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履职尽责
开创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紧扣时代主题,推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五星红旗是如何诞生的?》、《爱情的样子:最是信仰动人心》等主题图书。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策划出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新声》《广西铜鼓——穿越千年的鼓声》等体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图书约20种。成立“中华古壮字古籍数字化实验室”,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承印了《求是》《当代广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等重要理论书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单行本和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发行79.37万册。
二、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筑牢防线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履行“一岗双责”。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干部考核管理等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将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纳入各类年度工作要点并组织实施,将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成员2023年度述职报告以及各一级子公司2024年度综合考核指标、对4家一级子公司党总支开展巡察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三审三校”等出版管理制度,强化重点出版项目推进,压实出版单位年度核验、期刊年度核验自查和出版物质量检查等工作。2024年,集团公司意识形态领域未发生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
三、践行国企责任担当,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作出积极贡献
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集团公司自筹资金19.08亿元收购了全区除南宁市外的13个设区市持有的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权,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助力化解地方债务,同时也全面优化了广西新华书店集团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体系,为集团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巩固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四、实施精品出版工程,出版能力再上新台阶
集团公司党委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出版导向,共出版图书5065种,同比增加294种。一批优秀出版物实现良好社会效益。其中,《鄂伦春的熊》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抉择——重大历史关头中的邓小平》等4种图书入选中宣部2024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汉语—老挝语词典》等5种图书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凤凰飞》入选国家出版基金2024年专项主题出版项目,《大道》等6个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英文)入选2023—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破阵子》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攀登计划,“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第二辑)等3个项目入选2024年自治区文产资金扶持项目。
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中小学教材印刷发行工作取得新成效
集团公司所属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秉持“绿色印刷、环保先行”的理念,积极履行环保社会责任,深化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该公司通过 GRACOL 国际印刷组织G7认证(10微米调频网)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体系认证,精品图书印制水平明显提升。由其承印的人教版教材在全国质量评比排名保持全国前三。“3·15”印刷复制质量专项检查和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环保质量检查产品合格率100%。圆满完成全区中小学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任务。2024年,教材发行1.65亿册。
六、深化全民阅读推广,构建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体系
集团公司始终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丰富全民阅读形式,延伸全民阅读阵地,促进全民阅读质量提高。举办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作者大会、2024出版品牌影响力大会等重要活动,出版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升。持续打造本土阅读品牌IP,连续两年举办广西知识大会。完成文化惠民卡发行工作,实现流动售书在全区乡镇全覆盖。推进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2024年新增发行网点16家,包括社区书店5家、乡镇网点2家、校园书店3家、阅读服务点6家,增加城乡居民阅读空间。全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500余次,以“图书文创+户外市集”的形式创办新型文化展会,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阅读文化品牌,全民阅读影响力持续扩大。广泛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全年举办乡村阅读活动300余场次。2024年,集团公司在距离凭祥友谊关关口附近建成友谊关国门书店,以多元化的文化空间树立文化形象,通过开展跨境电商直播和文化展示、体验等,促进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
七、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打造中国出版“走出去”品牌矩阵
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面向东盟,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从内容、平台、渠道等方面系统谋划,长远布局,打造中国出版“走出去”品牌矩阵,构建有特色、有亮点、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24年,在老挝、马来西亚、越南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东盟国家出版文化交流。图书版权输出377种,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23个语种,实现历史新高。50种图书获得国际奖项,8个项目入选各类国家级出版“走出去”工程,2个项目入选2024年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重点活动(项目),2个项目获得“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1人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 5家出版社入选“2024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100强”,122种图书进入世界图书馆系统,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首次采用中国和东盟国家联展的方式,在南宁市设主会场,在桂林市设分会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4个东盟国家的华文书店、文化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联展活动,用书籍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讲好广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展会资讯在国内外新媒体平台阅读量超1.45亿次,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八、推进融合出版创新,以数字化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持续推进重大出版融合项目,推动落实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出版工程、《诗文里的广西》、《书画里的广西》、“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出版平台”等重点选题、项目落实落地。多个项目具有突破性成效,“自然广西”丛书团队获中国出版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第四赛季“出版融合·青年新锐奖”;“广西数字博物馆”获中国出版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创新案例”荣誉。麦林文学网《象来象往》入选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推优活动“年度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提名名单,《未来之城》入选“年度优秀IP转化作品”提名名单。推动2024年度重点出版项目扶持工作,对50个主题出版重点项目、26个出版“走出去”项目、14个“书非书编辑融合出版孵化项目”,共计扶持约1300万元。组建广西数智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进一步推进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工作。
九、深化“出版+教育”战略布局,助力广西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开展走访慰问、消费帮扶、资金投入、图书捐赠等,积极参与广西教育事业发展。2024年对外捐赠现金、图书、物品等合计约1700万元,用于支持和服务各地、市、县基础教育事业,优化教学软环境;资助贫困学生、资助学校建设与发展项目等;根据各地宣传、教育系统要求,协助开展文化、宣传相关活动,完善当地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专题培训班等,助推广西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抓紧抓好数字教育项目建设。依托广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八桂教学通”平台,继续为全区42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提供基于数字教材的备授课服务。同时,提高研学实践教育投入,加大研学开发力度,研发设计超300个研学产品,与全区150家研学基地建立合作关系。
十、履行国有企业使命,为做好乡村振兴与促进社会就业注入新动能
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兴业县西寨村、博爱村、五星村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德能村、长春村、新安村等6个定点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派出驻村第一书记6人、驻村工作队员1人,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帮助当地发展黑山羊、肉牛、水稻、玉米、黄豆等种养产业。在定点帮扶村的产业发展、饮水工程建设、脱贫户房屋修缮、信息员工资发放、村委办公用品购买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44.5万元。拨付专款用于新安村饮水工程改造项目建设,解决新安村饮水问题。为农家书屋补充配送图书1.2万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深化消费帮扶,采购扶贫农副产品135万元。不断深化“一户一册一卡一人”帮扶机制,一年来共组织开展181人次的帮扶慰问,慰问帮扶脱贫户186户。
积极促进社会就业。2024年,集团公司共提供164个就业岗位。截至2024年,集团公司现有在职退役军人职工35名。“八一”建军节,对退役军人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开展走访慰问。安置残疾人24名,长期开展“一对一”帮扶培训,营造和谐友好的工作氛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