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与博格森之辩:改变我们时间观念的跨学科交锋》
获奖情况
入选《中华读书报》2019科学文化推荐书单,百道网六月好书榜。
作者简介
吉梅纳·卡纳莱丝,物理学史专家,致力于研究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之间的关系。她在蒙特雷(Monterrey)大学获得工程物理学学士学位,后于哈佛大学获得科学史硕士和博士学位。卡纳莱丝在科学史方面的学术文章发表于《英国科学史杂志》《科学史》等刊物;她在视觉和媒体领域的研究发表于《建筑史》《视觉文化杂志》和《门槛》。曾获国际历史与哲学联合会“青年学者奖”,以及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ACLS)颁发的查尔斯·A.里斯坎普研究奖学金。同时,她是全球许多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访问学者,如德国柏林的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和普林斯顿—魏玛夏季传媒学院。卡纳莱丝目前就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托马斯·M.希贝尔讲座教授,此前曾担任哈佛大学科学史副教授。她的作品还有:《十分之一秒:一部历史》。译者孙增霖,山东济南人,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外国哲学和宗教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相关译著四部。
内容简介
1922年4月6日,科学家爱因斯坦与哲学家柏格森在一场会面中爆发了尖锐的争论。哲学家柏格森的时间理念,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影响深远,他觉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适用于认识论的范畴,是一种嫁接在科学上的形而上学,不是科学。爱因斯坦则针锋相对地回应,哲学家的时间并不存在,在物理学家的时间之外,至多只有某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时间。
《爱因斯坦与柏格森之辩》一书,梳理了爱因斯坦与柏格森的争论及其余波,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论述了时间之谜的论争是如何改变了精神的历史进程。有趣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直以来受到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广泛关注,他很多时候也被视作一位思想家;然而,柏格森在争论中则有句名言:爱因斯坦先生,我们比你更像爱因斯坦。在时间问题上,当柏格森试图将相对论与哲学并轨的时候,爱因斯坦毫不客气地将哲学排除在外。而哲学家没有了关于时间的话语权,他们该怎么办?作者吉梅纳·卡纳莱丝是一名物理学史专家,致力于研究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之间的关系。这部以时间为主题的思想认知简史,为我们理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由来已久的分野与交锋提供了另一种维度。
亮点
本书对时间之意义的叙述生动而引人入胜。在发生于爱因斯坦与柏格森之间的论争的基础上,卡纳莱丝的论述涉及了数量惊人的思想家、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本书是对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新颖的、有意义的、几乎是百科全书式的探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